“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面对货币紧缩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现状,浙商犹如当年伍子胥过昭关一般,身陷困境。”上周六,在“浙商皖江行”的“BOSS智库主题沙龙”上,浙商研究会会长胡祖光说,浙商需要抱团前行,共渡难关。
上周,由浙商研究会组织的“浙商皖江行”活动来到安徽巢湖市的含山县,在当年伍子胥过昭关的地方,与徽商共谋十二五的发展大计。
面对一轮轮的宏观调整,浙商该如何转型?在“十二五”即将来临的当下,浙商的机遇又在哪儿?在当天的主题沙龙上,浙商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以及诸多浙商围绕“浙商十二五的转型与机遇”,怀着对未来浙商发展的关切和担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十二五”突破口:消费
“在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以来都是那匹最强壮的辕马。而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消费、投资和出口再度被提及,但顺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浙商研究会名誉会长曹大立说,浙商应该审时度势,外向型的浙企应该逐步把市场转向内需和消费。
曹大立认为,中央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的原则,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制定具体的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居民收入预期指标。“增加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居民的收入真正提升起来之后,消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曹大立在研究一组对比数据中发现,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70%以上,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仅为40%多,其中的潜力有待浙商挖掘。
“浙商向第三产业、向消费领域发展,并不是说放弃传统产业,放弃出口,尽管现在出口的利润微薄,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但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这是浙商的责任。”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这和我们当下浙商所处的境地十分相似,无论是徽商还是浙商,现在都还是一个困难的阶段。”浙商研究会会长胡祖光表示,要正确地引导浙商转型升级、渡过难关。
胡祖光说,浙商转型升级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海外并购。像李书福并购沃尔沃这种事情尽管将来还会有,但不会是常态。但浙商并购一些海外技术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完全可行。“一家企业资金规模不够,可以抱团收购。”
抱团作战、区域联动
就在“浙商皖江行”活动的当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月度宏观经济数据:而早在前一天,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年内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在宏观调控频频出台、经济形势最复杂的2010年即将走完,面对不确定的2011年,浙商转型如何寻找突破口?
新王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庆就坦言,“2010年企业过得并不是很好。”
“今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其中大部分都倾斜于国有企业以及大企业,尽管也有政策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但并不能直接让民企受益。”金国庆说,企业的发展就像坐电梯,不是上就是下,企业要想在2011年能够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要在转型升级上下苦功夫,并及时调整战略,适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各种复杂环境。
“最近参加一个会议时,有企业家问我,现在都说要转型,到底怎么转,或者转到哪个产业比较好?”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富鸿集团董事长朱建德说,“十二五”即将开局,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惑。
“朝阳产业中也有夕阳企业,夕阳产业中不乏朝阳的企业。”朱建德说关键还是看企业对于当下市场形势的把握。“比如现阶段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汽车、家电下乡,在‘十二五’期间力度势必还会加大。浙江就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看中这一机遇,准备在全国投资100个商场,看中的就是消费这块市场。”
“民企要发展,要与国有企业竞争,抱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朱建德建议浙商要抛弃以前单打独斗的方式,强强联合企业,规模化作战,才能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区域联动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对于“十二五”的发展机遇,另一位浙江企业家张家华认为,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是浙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另一个机会。“这些地方相对投资成本低、发展潜力大,但关键企业要耐得住寂寞。”
浙商新奶酪,二三线城市
正如张家华所说,二三线城市正在成为浙商投资的新阵地。
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使得包括巢湖在内的安徽九市以及该省两区(县)被列为了国家级的产业转移示范区。
敏锐的浙商迅速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去安徽投资”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已经有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向我打听这边的投资情况。”中国富鸿集团董事长朱建德2005年就开始到巢湖投资,在当地投资了很多的产业。他说,尽管浙商在对外投资时眼光比较挑剔,二三线城市不仅具备土地、资源、交通及劳动力等优势,政策也有倾斜,皖江产业带上的各个城市几乎都符合了这些条件。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其中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巢湖市副市长冯克金在接待“浙商皖江行”活动的浙商时表示,皖江城市带交通便利,通往东部的立体交通网已初步形成,其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辐射半径内。此外,杭徽高速、京九铁路、宁安城际铁路、800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等,使得该城市带在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上,地理优势明显。
冯克金表示,皖江城市带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人才素质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对于沿海产业扩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为产业转移提供强力支撑。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中,合肥、芜湖、滁州等地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也为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平台。
据了解,2003年左右,浙商开始大量涌入安徽进行投资,在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建立专业市场和投资商业地产。到2005年前后,在皖浙商人数超过30万人。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达到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