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金融危机“寒冬”,正值经济“回暖”时刻,充满信心的笑容开放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浙江代表们脸上。
一年多前,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最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活着、站着、挺过去”是众多企业的生存目标;一年以后,当危机渐渐退去,顺利突出重围的浙江在谋划些什么?是回头走老路,还是披荆斩棘开出新天地?……
由于对浙江、对民营经济的关注,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举行的中外记者集体采访会依旧“人气”旺盛。面对记者们的提问,“转型升级”成了7位受访全国人大代表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
企业在“转”——
声音:只会走老路,留得青山在也不一定有柴烧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曾经说过,金融危机中,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活着、站着、挺过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年过去了,时过境迁,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转型升级,即使有青山在,也不一定有柴烧。”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言辞恳切。
“在危机当中,等待肯定是死亡,只有转型升级、兼并重组才是希望。”刚刚挺过“寒冬”的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掌门人邱继宝对这四个字的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尽管已从“生不如死”的艰难境地转了回来,他的脸上仍没有一丝松懈。
“现在不能高兴得太早”。过去一年,邱继宝在让飞跃集团缝制设备产品升级换代、开拓中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将目光重点瞄准再生资源。目前企业的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转型升级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邱继宝坚定地说,飞跃还需“负重前行”。
政府在“转”——
声音:经济“转型升级”政府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
去年底,温家宝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提到,他在2008年5月份他宁波考察时最早感受到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在今天的采访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长毛光烈坦言,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确实十分明显,2009年一季度,宁波的GDP增速只有1%,这个数字低于全省,也低于全国。
面对危机,宁波积极引导经济转型升级,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有许多的举措,许多的转型,政府要带头。”——这是身为宁波“父母官”的毛光烈一年多来的深刻体会。比如,宁波2008年暂停了150项行政事业收费,2009年决定继续停止,现在决定永远取消。通过系列举措,为企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同时强调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他透露,目前,浙江省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正在调研制定中。
经济在“转”——
声音:浙江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已得到扭转
危机当前,不仅有危难,也暗藏机遇。面对这场前进中的“大考”,浙江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果断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坚定提出:“浙江经济再困难,也不能盲目扩张,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转眼一年过去了,人们惊喜地发现,浙江已经“转”出一片新天地。
“后金融危机时代,温州民营企业发展以及温州模式,仍然充满了潜力和活力。”邵占维在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态。自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曾经给以出口和加工为主的温州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但是经历此次危机,温州着力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提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浙江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经济回升向好。”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郑继伟在集体采访会上也向记者呈现了浙江应对危机的“答卷”。
数据显示,浙江生产总值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7.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实际增长9.7%和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5%;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