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要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平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努力把杭州打造成充分就业城市,为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社会和谐、城市稳定,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打下坚实基础。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2008年12月31日在调研我市就业问题时强调的。
2008年的最后一天,王国平和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副市长何关新等一起,走进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街社区和海月桥社区,了解两个社区在探索建立社区公
共服务工作站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复兴街社区现有住户3890户,其中有68户低保家庭、26户困难家庭、7户边缘家庭,有537人未就业。除去在校读书、退休、服兵役、无就业愿望、无就业能力者,实际失业人口62人。岁末年初之际,该社区推出60个公益岗位,吸纳了部分失业人员,并在工作中总结出服务队伍网络化、岗位银行实效化、就业信息即时化、就业管理制度化、就业帮扶个性化、就业培训经常化的“六化”经验,成为上城区乃至我市以社区为平台解决就业问题的好样板。无独有偶,同一街道的海月桥社区,以社区为平台充分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建起一支就业援助员队伍,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办法,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就业再就业问题,还伸出援手帮助兄弟社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海月桥社区的残疾人专管员陈钢,本身就是一个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十分爱岗敬业,主动为社区残疾人员提供包括就业在内的各种帮扶服务。实地调研结束后,市领导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城区、复兴街社区、海月桥社区以及相关单位和城区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解决就业问题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当前我们正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而且这种影响将集中体现在保就业上,进而有可能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我市就业工作有成绩、有挑战、有希望,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保就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平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努力把杭州打造成充分就业城市,努力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目标,使充分就业城市成为杭州的又一张“新名片”、“金名片”。
王国平强调,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打造充分就业城市,一要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2009年我市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4%,确保全面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真正做到“失业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安置一个,安置一个、稳定一个”。二要明确就业再就业对象。以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四类群体为重点,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充分就业。三要出台就业再就业政策。针对四类重点群体,“量身定制”新的就业帮扶政策,拓展帮扶对象,增加扶持项目,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公益岗位,支持以创业带就业,实现就业政策的长效化、普惠化、制度化。四要坚持以创业带就业的思路。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服务计划,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同时要表彰一批2009年不裁员企业,确保纳入四级帮扶圈的困难家庭成员不下岗,完善劳资关系协商制度,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营造良好氛围。五要搭建就业再就业平台。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主平台,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首要任务和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指导员的首要职责,通过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等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充分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六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2009年六城区撤村建居社区60%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其他社区100%成为充分就业社区、萧山区和余杭区及五县(市)城镇社区50%成为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以此为载体切实推动就业再就业问题的解决。
王金财指出,促进就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社区就业状况是反映就业问题的“晴雨表”、“风向标”,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社区,基础在社区,落脚点在社区。要把实施社区充分就业,作为保增长、扩内需、增收入、促安居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好大学毕业生、“5040”人员、退伍军人和“新杭州人”的就业问题。要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建设,搞好试点,选好指导员,把好准入关,搭建好服务平台。要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加大支持、考核力度,挖掘社区就业资源,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抓好“1+X”社会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就业“成活率”,消除“零就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