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软环境再好也无法掩盖一个城市的硬伤。可是在杭州,除了良好的软环境,硬环境也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得分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杭州花了大力气投资建设,过去一度是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2001-2005年,杭州市基础设施投入1458.9亿元,年均增长26.1%,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各项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状况与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杭州市发改委人士认为,在宏观层次上,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确保一个城市拥有强大而健全的基础设施,而道路的修建可以为企业减少投入和产出的交易成本。
近年来,杭州实施了“三口五路”、“背街小巷”、“交通西进”等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钱江新城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复兴大桥、下沙大桥、钱江五桥、绕城公路等建成通车,使得道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在市区范围内,杭州初步形成了快速、干道、支路构成的现代城市网络交通体系。2005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达1595公里,比2001年增长22.9%,道路总面积2950万平方米,比2001年末增加1009万平方米,为2001年末的2.9倍。
杭城市民不仅目睹了家门口的变化,而且能感受到强烈的“同城效应”。途经杭州的11条国道、省道已构成了一张巨大的路网。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到8340公里,可以来回北京三趟。而在“交通西进”、“东网加密”的推动下,高速公路由2000年的73公里增至335公里,新增里程262公里,在绕城高速的周围,杭宁、杭金衢、杭甬、沪杭、杭千、杭徽、杭浦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交错相连,初步形成了以杭州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1.5小时交通圈。沪杭两地还将增加磁悬浮、高速铁路、多条高速公路等快捷通道。
此外,京杭大运河已与钱塘江沟通,形成了贯通全国的水运网络。杭州市区还有国家一级民用航空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每天有多趟往返香港航班,并已由日本全日空和日航开通了杭州至东京、大阪以及韩国等地的航班。
除了交通设施和道路建设,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破解了水电等资源瓶颈。杭州市近5年来供电投资达86亿元,投建了南星桥水厂扩建和滨江、下沙地区的供水工程,完成了城市供水抗咸二期取水及输配水工程,市区供水总量从2001年的52000吨提高到2005年的63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