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信息 |
|
|
解决技工短缺离不开工资杠杆 |
信息出处:经济参考报 |
发布时间:2006-11-07 |
|
我们为什么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没有能够灵活地随着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的供求变化而变化,工资水平没有能够及时反映技术工人的稀缺程度,我们的企业家们还不情愿将他们在产品市场学到的价格规律运用到劳动力市场上,寄希望于政府出资建立更多的职业培训机构,寄希望于非政府组织建立更多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寄希望于从更偏远的地区招募工人。其实,就如资本听从利润的召唤一样,劳动力的价格调整也能够“生产”出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 如果技术工人的短缺是由于公益性培训结构缺乏造成的话,那么,现在在岗位上工作的工人是谁培训出来的呢?是谁把我们的2亿农民像变戏法一样地变成产业工人的呢?是更好的收入。劳动力和物质产品一样,在没有户籍等制度性障碍的情况下,会自动流向出价更高的地方,只要劳动力的价格能够灵活地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不会为技术工人的短缺而担忧。 如果劳动力的工资能够灵活地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变化,当某一种技术工人短缺了,企业家除了涨工资“购买”或自己“生产”以外,别无他途,即或者从劳动力市场中高价招募,或者自己培训或委托专门的机构为其培训。如果企业不愿意为培训承担经济代价,或不愿意涨工资,只能说明企业并不是真的缺这种工人。 也许企业主会说,现在的利润已经非常低了,只能够获得一个平均的利润水平,或微薄的利润水平,无力承担培训费用或涨工资了,这种说法其实难以自圆其说。技术工人的缺口那么大,说明市场对该行业或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无法全部得到满足,而且产品的供求缺口还相当的大,那么在这种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产品的利润率会高于一般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如果在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只能够获得平均的、或微薄的利润水平,那只能够说明这个企业在这个领域严重缺乏竞争力,一个理性的企业家一定会选择转移投资领域,而不会选择继续招募工人,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增加投资的。 而且,如果劳动力的工资能够灵活地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变化,哪种技术工人走俏了,哪种技术工人的工资就会涨,而哪种技术的“市场价格”提高了,人们就会积极地去学习哪种技术,去积累那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由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形成的,那么这部分投资有谁来出呢?具体来说培训费用的承担大体有这样几个渠道。 一是由企业承担。但企业在进行培训方面的投资是会遇到一个经济学上讲的“外部性”问题,就是企业承担了这方面的投资,单无法全部拥有这部分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接受培训的工人跳槽了,别的企业就可以节省培训费用,直接使用这个工人了。“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培训的积极性,但不会使这种活动停止,正是千千万万个企业这个“大学”把我们原本只会插秧的农民兄弟培训成了产业工人。 二是由工人自己承担。正如在大学里什么专业好找工作,什么专业毕业后的平均工资水平高,人们就愿意报考什么专业一样,什么样的技术工人走俏,人们同样也有更大的积极性花钱学习什么样的技术。政府并没有开办什么公益性的培训班,也没有开动宣传机器动员和引导,但制作“土家肉饼”的技术却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传播开来,这就是市场的威力和效率。但是,由个人承担培训费用会遇到极端贫困的人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从而使他们丧失积累人力资本和改变自己命运机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政府或非赢利组织的介入了。当然,一般的规律是极端的贫困的人,在一开始就业时往往是从不需要什么技术的简单工作开始的,这些工作岗位一般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培训,等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钱以后再逐渐从事复杂一些的劳动,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第三就是由政府或非赢利组织来承担这部分的培训费用了。由政府来承担培训费用,从国际经验来看,最好的方式是政府只提供财政的支持,不直接提供培训服务本身,培训这种服务由民营或非赢利机构来承担,而且民营机构要通过竞争性的办法来获得提供这种服务的权力,比如直接将某种特定技术的“培训券”发给符合某种条件的人,这些“教育券”都有固定的面额,代表政府对每位被培训者的补贴或资助,然后持券人自由选择民营的培训机构,拿到“教育券”的培训机构再用这些“教育券”到政府的财政部门兑换成钱。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再全世界都一样,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国有机构的效率问题。 次优的方式是由政府直接指定民营的培训机构来接受政府的拨款或接受政府的“订单”,由它来为政府提供培训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民营机构即使是通过招标、招标等竞争性的办法获得这种特权,也没有第一种方式有效率,因为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只发生在获得政府的订单以前,一旦获得政府的合同,它就缺乏竞争的压力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了,培训的质量也很难完全通过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合同条款来明确地加以描述。而且这种方式还特别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因为政府官员能够在确定谁能够获得政府拨款的问题上“寻租”。 当然,最坏的选择是政府直接建立培训机构,看看我们一直在头疼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吧,我们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制造新的麻烦了。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或常识就是凡是市场能够有效提供的,政府就不应该介入,凡是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政府才需要介入,但一般不要直接充当生产者,只需要充当资金的安排者就可以了。实用技术的培训这种服务,市场是能够非常有效地提供的,政府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去设立培训机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实用技术最有效率的传播渠道是什么?是教室还是车间?是通过课堂授课还是通过工作实践?很显然,是车间,是通过工作实践。德国的“师徒制”就是德国在工厂培训技术工人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当然,职业技术学校体系也是发达国家培训技术工人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稍对教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这种职业技术学校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还有很大的区别,问题主要在师资和教育体制上。你让一个从没进过厨房、只看过几本过时菜谱的人教别人烹调技术,能从老师那里学到多少有实用价值的技能呢?恐怕只能够学到一些用来继续在教室里教别人的“技能”,我们往往只是擅长培训“师资”,而不是能真正能够创造财富的技工。 |
浏览次数:9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