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16届华交会纺织服装类成交18.6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05%。这个数字与当下中国纺织品出口状况一样波澜不惊--“观望”阴霾逐渐消散,“准配额”下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去年的春季广交会,服装和纺织品成交量分别比上一届下降了4.1%和0.3%;秋季广交会首日,纺织品成交量比上届同期下降了8.22%,其中对美国的成交量下降了33.17%。
“从洽谈成果看,纺织品出口正在从去年广交会的寒冬中走出来。”红豆集团外经部部长杨顺成说,“红豆”在会上达成的交易额350万美元左右,比去年增长近20%。
海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回暖”:1月份江苏口岸出口受限纺织品3158万美元,比去年12月增长了20.7%;浙江口岸1月份累计出口纺织品和服装2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受限品种占出口总值的51.5%。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预测,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大局平稳,对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将在15%左右,对日本出口增速约为5%。
游戏规则确定 行业分化加剧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达成以后,中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静期,2008年以前的游戏规则基本确定。” 浙江凯喜雅公司服装业务经理冯继延说。在这个新秩序中,“配额”将是行业分化、升级的催化剂之一。商务部新的配额招投标管理办法允许配额转让,促使配额向优势企业流动、集中。据了解,输欧4类纺织品(主要是T恤衫)的配额市场调剂价目前已达5美元/打,是招标价的4-5倍;出口美国的棉及化纤制内衣裤,在纺织品网上的配额价格已上升至32-40元/打,而招标最低价仅为21元/打。
冯继延说:“加上棉花、原油等原料性产品的高价位运行,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一大批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将退出欧美市场。”
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短腿,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红豆集团的成交订单中,有20%属于自主品牌出口。浙江“盛宏”在意大利注册了SunDivina品牌,并请了当地的一家公司做品牌代理和策划。业务员李杰告诉记者,他们为西班牙的著名品牌ZARA贴牌生产服装,一样的品质,挂上“ZARA”的标签,其身价就是出口价的4-5倍甚至8-10倍。
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十年秩序重建
“现在的中国纺织业,其实是平静水面下暗流汹涌。”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各种关税壁垒以及SA8000等非关税壁垒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将更加复杂,2008年以后的出口形势更是扑朔迷离。”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未来十年将是全球纺织品贸易秩序重建的十年,国际贸易格局、贸易方式、贸易政策等各方面都会发生难以预测的蜕变。”
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是纺织品配额制取消最大的受益者,土耳其、摩洛哥等代表的环地中海国家以及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也成为新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而原本纺织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的一些拉美、非洲国家则受到很大冲击,缺乏完整产业链,生产效率低下、高运输成本等劣势使其失去了竞争力。换言之,全球纺织品贸易正从“配额=市场份额”转向“竞争力=市场份额”。
贸易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产业和投资的变化。发达国家加速了向低成本国家的产业转移,于是投资繁荣与产业萎缩的悲喜剧在不同的国家同时上演。
曹新宇认为,应对充满变数的新格局,中国纺织业除了苦练内功,还应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掌握主动权。实践表明,双边或者一国对多边贸易的谈判容易达成妥协。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降税计划已启动,东盟承诺最晚到2010年,对我出口的纺织品基本取消关税。澳大利亚已承诺不再对中国使用242等不利于中国的条款,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