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对于零售企业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按照单店日销售额50万元,销售毛利率20%,库存水平维持在销售的1。5倍计算,一家拥有30家门店的连锁零售企业每月投入在支持销售产生的存货资金至少需要5。4亿元,如果由于库存管理不善而使得这笔货款无法及时周转会给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对消费者而言零售企业经营的是商品和服务,但对企业自身而言经营的其实是库存周转。
如何有效管理商品库存,加速库存周转呢?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公式来分析影响库存总金额变动的要素:
库存总金额=(商品A库存数量X进货价)+(商品B库存数量X进货价)+…+(商品N库存数量X进货价)
从上面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库存总金额的要素有3个,商品单品数量,单个商品库存数量以及单个商品进货价格。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都将引起库存总金额的变动。考虑到商品的进货价格受市场的影响因素大于零售商自身可控因素,在此我们仅讨论零售商如何管理与控制商品单品数量以及单个商品的库存数量两个要素。
要素1:商品单品数量
在门店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货架上商品拥挤不堪,同样或类似功能的商品数量繁多,但每种商品的陈列面却很窄,标价签密密麻麻,无法和商品对应,消费者购买时一脸茫然无从选择,单品数量过多是目前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限定单品总数
限定单品总数指零售商设定允许销售的商品单品总数,并限定一定比例的浮动范围,例如10%。这项工作应该细化到给每个门店以及每个品类,即以门店为基本单位来设定该店每个品类的单品总数。设定的依据首先是门店业态与定位,大卖场,标准超市以及便利店对单店单品数量的指标相差甚远,例如沃尔玛的购物广场与山姆会员店,由于其业态与定位的差异,购物广场的单店单品总数为2万左右,而山姆会员店则仅为4000个。其次是门店陈列空间,同样是大卖场,6000平米的门店提供的货架数量与陈列空间要远远少于1万平米的卖场,如果用1万平米卖场的单品数量做为6000平米的门店单品总数限额,这个数字就完全失去了帮助管理库存的意义。另外还要考虑消费者特征及需求。根据不同门店商圈辐射范围内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与特征来平衡门店不同品类的单品数量。例如以家乐福上海古北店为例,由于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是外籍人士,该店内的进口干红葡萄酒商品总数为635,而宝山店该品类的这一数字为210,这样高达3倍的差异就是完全来源于目标消费全体的需求。
二。建立新品引进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采购将引进新商品作为交换条件,收取新品进场费以完成公司下达的费用指标。又或者一些采购自身的专业素质缺乏,在新商品引进时受供应商左右。这些因素使得即使限定了单品数量,执行过程中仍会因为缺少新品引进的控制而偏离,因此必须对新品引进进行严格把关。
决定将一个新商品引进店内销售时,首先要关注六个正确,即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数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正确的价格。(见汉彬洲相关文章《优化商品组合的六大原则》)。其次引进新商品必须要实施严格的申报审批手续,详细了解新商品的特征以及对应的消费需求,店内类似商品销售及库存情况,供应商广告及促销支持,该商品的预期销售与毛利等要素。另外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掌握一进一出的原则。即原则上每引进一个新商品,就应该从原有的品类商品列表上删除一个问题商品(例如滞销商品,过季商品或是即将停产的商品等),这一原则可以根据实际销售,市场,季节等因素适当调整执行。
三。建立商品淘汰制度
市场是动态的,零售商销售的商品会随着市场与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单品数量也很难是一个静态的数字,要将这一数字始终控制在限定的浮动范围内,定期对门店及品类的单品数量进行回顾并及时淘汰问题商品是至关重要的。
方法很简单,定期(频率以每月一次为宜)查看品类商品列表,对销售排名进行分析,找出滞销,过季,销售不良等问题商品设定为备选淘汰商品,制定清仓计划逐一处理,以确保品类整体的单品数量保持在限定的合理范围内。
通过设定单品总数限额,严格管理新品引进,定期淘汰问题商品,可以对商品单品总数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影响库存总金额的一大要素。
要素2:单个商品的库存数量
当单个商品的库存数量变大时,库存总金额会随之上升,导致单个商品库存数量过大(此处讨论的是指库存周转率低于所属品类库存周转率指标的前提下的库存数量过大商品,)原因有两个,补货数量不合理以及存量商品处理不及时
一。确定合理的补货数量
商品订货量太大,会造成周转缓慢,订货量太小,则有可能造成缺货而损失销售,那么到底多少是合适的补货数量呢?通过运用补货数量计算公式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补货数量=(订单间隔+在途天数)X(日预测使用量+日安全库存)-可供货库存
公式中的要素定义:
订单间隔:平均订单频率
在途天数:下单与货物到达之间的天数
日预测销量:预估的每日理想销量
日安全库存:为确保销售设定的库存数量
可供库存:当前库存可销售商品数量
在这个补货公式中,日预测使用量与日安全库存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能够根据过往的销售数据通过科学的计算公式给出合理的建议,但是两个因素会因为市场,气候,季节,事件以及促销等原因而改变,因此补货人员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丰富的经验,同时与采购及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在补货公式给出的建议订货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来确定最佳的订单补货数量。
二。及时处理存量过大商品
即使运用补货公式并拥有经验丰富的补货人员,由于市场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商品依然有可能出现存量过大的现象,因此零售商必须每周对库存进行分析整理,找出这些商品进行处理。
首先找出存量过大商品:
当前库存量/前4周平均周销量=当前库存可销售周
当前库存可销售周N的商品即为存量过大商品,N的具体数值应该结合企业的库存周转率指标进行界定,但还需要根据商品本身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季节性商品由于具有销售期短,密集程度高的特点,在进行库存分析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尤其是即将过季的时候,N的数值设定应该大大小于常规商品。
其次分析导致商品库存积压的原因后分别进行处理。例如某些商品销售情况良好,但订货过多,这类商品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可以暂停常规补货同时在店内以堆头,端架的形式突出陈列进行促销,待库存数量进入合理范围后恢复正常补货。而另外一些商品是销售情况较差造成的周转慢,存量大,这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调研,了解造成滞销的原因后对症下药,例如可能是商品选择的错误,该商品不符合商品选择的六个基本要素而非消费者所需,这样的商品的处理方法是立刻从品类商品列表中淘汰,进行清仓处理。或者是该商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但与其他类似商品相比不具备竞争力,那么就需要找出或创造出该商品的卖点进行宣传促销,提升销量降低库存。又或者商品本身没有问题而是陈列不够理想,位置不佳或陈列面太小,无法引起消费者注意,这样则需要调整其在店内的陈列位置,并辅之以醒目的POP来引导消费者。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需要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跟踪回顾,并及时调整与修正处理方案以确保积压库存能够有效得到降低。
通过计算科学合理的补货数量,及时处理存量过大商品可以有效管理影响库存总金额的另外一个要素:降低单个商品的库存数量。
库存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许多部门与人员,包括采购,补货员,营运部门,门店,库管等,上面提到的管理2个要素仅仅是从技术层面提供一个可能,企业应该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整合企业资源,将库存管理做为一项持续的不间断的重要工作来执行方能够真正达成将库存维持在科学的合理的水平线,提高库存周转率的目的。